叶檀: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
低迷的市场草木皆兵,投资者暂时骂走了国际板,现在又面临新三板的挑战。7月新三板筹备小组的一系列会议,让投资者听到了新三板渐行渐近的脚步声。
在讨论新三板是的情人还是情敌之前,要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前的新三板人气如此低迷?此前新三板基本是公司、机构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的市场,没有公众的参与,也就缺乏人气。现在,管理层试图把新三板打造成新的、活跃的、具有重要交易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市场。
在2006年1月23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新三板时,中关村成为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新三板试点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简称新三板)。试点情况远不能让人乐观,这是一个诞生之后受到重重束缚僵化的市场。6年来,挂牌公司100多家,定向增资总额仅为17.29亿元,公司单次融资规模仅几千万元,远低于交易所市场年均融资规模。
上述数据并不能证明未来新三板还会如此低迷。从预期规则来看,随着一连串新规则的出台,新三板将成为未来高科技企业、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
新三板市场资源丰富,何止千军万马。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公布的信息,目前主办券商已达64家,而西部证券代办股份转让部总经理程晓明表示,主办券商掌握的拟挂牌企业已超过1000家。如果把88家国家高新区培育的拟挂牌企业全都包含在内,企业资源达到万家也不是什么难事。境内股票市场最不缺的就是等待上市、等待融资的公司。
新三板实行什么制度还有待观察,上选是推行市场化的备案制,以免重蹈中小板与创业板审核造富的覆辙,但非实质性核准也可能成为选项。新三板筹备小组在工作方案中明确《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挂牌公司没有盈利门槛、非实质性审核等,但在工作方案中加入“定向发行后股东累计超过200人或累计融资额高于1000万元的,由运管机构审查后发行,事后向证监会备案。”仍存在审查过程,只不过审查者不是证监会,而是运管机构。如果审查办法与创业板等一致,那么新三板还是沿用过去的办法,也就失去了市场要义。
更重要的突破可能是交易方法的改变,与交易范围的扩大。
市场流传盛广的是,允许资产超过3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进入新三板市场,大大降低交易门槛。目前新三板交易很不活跃,甚至只有几百手,原因在于机构与企业投资者交易股权,每手交易需在3万股以上,散户不能直接参与交易。不仅如此,新三板拟将每笔报价委托最低数量限制由每手3万股降低至1000股,让交易门槛最低,如同发行面值从1元下调到1角,如同基金公司拆细高净值基金,这种手法明显具有刺激交易与活跃交易的目的。
新三板引入做市商机制、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机制。为了活跃交易,让券商做市商,为了解决做市商股票来源,允许券商通过挂牌企业的定向发行持有部分股票,由于新三板挂牌业务收入少,方案也提出了允许挂牌企业以股票期权支付推荐费用的政策。未来一旦转板通畅,券商可能通过做市商持股,在转板成功的公司身上获得大笔投资收益,还能近水楼台先得月获得投行业务。
新三板的集合竞价与证券交易所的集合竞价一样,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由交易系统自动撮合交易,加上连续竞价,最大限度地保障交易效率,与目前新三板所实行的私下讨价还价的协议转让价不可同日而语。
新三板若试行成功,将是股票市场的重大变革,其意义不在推出股改之下。取消发行审批制,让市场自主选择、自主定价,让投资者、让vc、天使投资进入市场,找到新的退出渠道,让蒙尘的中国股票市场恢复本来面目。如果做得好,新三板将直接挑战目前僵化的创业板,构成直接竞争关系,甚至“彼可取而代也”。远的不说,单说中村关就有2万家左右的企业资源,岂是审批下造富的创业板所能比拟的。毋庸讳言,新三板必然分流资金,不分流说明新三板试点不成功。
要警惕的是,某些人把新三板当作当初的创业板,收获新政红利。券商和地方政府支持新三板,各地方政府争上试点,券商憧憬未来的收益。要警惕的是,地方政府与公司联手制造信息****,券商重走直投保荐之路,对手握股权的公司过度粉饰过度包装,一旦转板成功就逃之夭夭,把一地鸡毛留给资产3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
建立严厉的惩戒制度,尽最大可能防止既得利益阶层埋****,建立全面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是一切改革的重中之重。至于副主办券商等预防机制,在人情报价社会,中看不中用,监管者最好还是出台点实招安慰人心。希望新三板能够成为创业者真正的家园。